去渍是在洗衣行业里技术含量较高的工种,一个洗衣店洗涤质量的好坏与洗涤技术的高低,很大程度是通过操作人员的去渍水平体现的。把衣物上的污渍去除干净了,意味着衣物本身就能洗干净。洗衣店因为去渍不当或去渍操作不规范在洗衣事故中占很大的比例,即使出现事故后有些衣物能够修复,也耗费了很多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得不偿失。
在去渍实际操作中如何做到被去渍的衣物不褪色、不变形,既能达到比较理想的去渍效果又能避免或减少出现不必要的事故呢?这就要求去渍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去渍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基础,还要遵循一定的去渍规则,了解和掌握去渍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以及影响去渍效果的因素。
去渍注意事项
不可强行去渍
1.强行去渍的情况分析
(1)粗暴型。一般为刚入行、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的去渍人员,他们想在最短的时间内一次性把污渍去掉,所用机械力很大,造成掉色、拔丝、破损、损伤风格等事故。
(2)执着型。看到一种方法有点效果就执着进行下去,大有不这个污渍去掉誓不罢休的架势。虽然去渍时有了一点效果,却导致去除不彻底或损坏了衣物,就没想到一种污渍是否可以利用其他方法解决的。
(3)草率型。没有对衣物面料、污渍种类、去渍剂性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就草率去渍,也是导致洗衣事故一个主要原因。
(4)盲目型。把几乎能找到的作为去渍剂使用的东西全都用上,不管这些对污渍是否起作用,结果各种去渍剂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不是损伤了衣物就是污渍更难以去除,或是本来可以去掉的污渍,由于操作方法不当导致污渍无法去除。
2.去渍要根据现有技术
药剂与设备要量力而行,不冲动,不盲目,宁可去不掉也不要把衣服弄坏。
判断正确
1.对面料判断正确
对面料的纤维性质、固色牢度、表面风格、饰物的搭配、几种颜色相间是否相互影响等做出比较客观和正确的判断。同样是食物油,真丝面料和棉麻面料的去渍就有很大区别,涤纶、锦纶以及含氨纶面料和其他面料的去渍也有差别。要注意的是,哪些面料不能用什么样的去渍剂,如真丝面料不能用碱性强的去渍剂等。
还要注意被去渍面料颜色的固色牢度能承受的机械力和去渍剂是否会对其造成褪色,如纯棉衣物、真丝衣物。这些衣物的固色牢度往往很差,在去渍时要掌握机械力的大小和去渍剂的选用,防止去渍造成伤色。最可怕的是,污渍没有去除干净而衣物的颜色脱落,形成色差。
有些衣物的表面风格独特,在去渍前要判断如何不影响衣物本身的风格,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做到心中有数再下手。如用橡胶或塑料形成的压花、印花、图案等就不能使用溶剂型去渍剂。
有些衣物的装饰物也应该引起去渍操作者的足够重视,如衣物上的亮片、流苏等,酸性去渍剂或氧化剂都有可能造成装饰物褪色、变色、脱落等。
而同一件衣物上有几种颜色,几种颜色的差别又很大,为防止去渍造成湮色或搭色更应该在去渍前做色牢度测试。
2.对污渍判断正确
只有对污渍有了正确的判断才能知道用哪些去渍剂和方法去除,哪些去渍剂和方法对污渍不利,如蛋白质污渍经过高温很难去除,某些单宁污渍经过碱性去渍剂处理后也很难彻底去除。
3.对去渍剂性质判断正确
干性去渍剂和湿性去渍剂的使用要有所区别,对去渍剂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要了解,如草酸、氯仿、稀释剂、热酒精等对醋酸纤维、人造丝等有破坏作用,溶剂不能用于带涂层衣物等,丝、毛类蛋白质织物不能用含氯的化工产品去渍。
去渍注意事项及影响去渍的因素分析
先试验后实践
对于搞不准的面料和不熟悉性质的去渍剂,一定要先做试验,看是否伤色,是否伤料,然后再处理污渍。
逐步进行
采取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最安全的方法到最危险的方法逐步进行。很多污渍需要多次重复操作才能彻底去掉,因此,要留有反应的时间,至于是否有效果,应先处理同种性质的污渍中最小或最浅的污渍,如果连最小或最浅的污渍都没有效果,就要改变方法或更换去渍剂。同一种污渍可能有几种去除方法,要首选最安全的方法,如能用彩漂去除的就不要用氯漂,能用常规去渍剂去掉的就不直接用化工产品。
先用清水后用去渍剂
除沥青、油漆等污渍除外,其他污渍要先用清水或常规洗涤剂处理一下,如果去不掉再用专用去渍剂处理。
化学试剂慎用
使用化学试剂前一定要对该试剂的性能、适用对象、适用方法等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用于衣物去渍。化学式剂是“双刃剑”,使用时要多加小心。
影响去渍效果的因素
操作对去渍的影响
1.去渍时间对去渍效果的影响
去渍过程中,要给去渍剂和污渍的充分反应留有足够的时间,不能要求去渍剂点上去污渍就立刻分解,完全去除。去渍时立竿见影的效果经常有,但不是所有的去渍都能达到这种理想的效果,急于求成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去渍所需的时间问题经常被操作者忽视,一种去渍剂用下去,不等反应充分就急于更换另外一种去渍剂,等到把能找到认为可以去除该污渍的去渍剂全部用完后,发现该污渍还是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反而束手无策,浪费了时间和耗材,更容易出现去渍事故。
2.去渍温度对去渍效果的影响
常温下,去渍效果不明显时可以考虑加温去除,很多去渍剂随着温度的提高反应速度和效果就越好。当然,在去渍时提高温度也有一定的前提条件,应根据污渍的种类、纤维的性质、去渍剂的性能等适当提高温度,会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3.去渍剂性能对去渍效果的影响
不同厂家生产的去渍剂套装或不同化工试剂的性能是有差别的,去除污渍的效果也不相同。在实际操作中,有可能对于同一类污渍,不同厂家生产的去渍剂去渍的效果就不一样,也可能在一个品牌的去渍套装中,有几支的效果特别明显,另外几支的效果就很一般。如果能够熟练使用两种以上去渍剂,不仅可以减少和避免洗涤事故的发生,提高洗净率,而且还会发现,某些去渍剂具有产品说明书上没有的功效,这些功效有可能连生产厂家都不知道,而是技师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的功能。能够熟练使用两种以上不同厂家的去渍剂套装,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出比较好的功用。
4.去渍剂浓度对去渍效果的影响
去渍剂的浓度对去除污渍的效果、去除时间长短都是有影响的。一般情况下,浓度相对较高,去渍的时间就越短,去除的效果也越明显,同时危险的系数也会增加,如超过23%的醋酸就会对醋酸纤维造成破坏。为安全起见,在去渍前应该用水先将污渍湿润,降低去渍剂的浓度。
5.去渍机械力对去渍效果的影响
在去渍过程中,不论使用搓、刷、刮、喷哪种方法都要注意机械力要适度,不可使用暴力一味蛮干。增加机械力可以提高去渍效果,并缩短去渍时间,但如果对面料的性质和结果不了解,很容易出现破损、起毛、拔丝、色差等事故。
织物本身对去渍的影响
1.纤维的性质
纤维的性质对去渍的影响比较大,如化纤织物虽然能够承受比较大的机械力,但去除油渍的难度也比较大;棉麻织物耐碱性比较高,但容易掉色;真丝织物更为娇贵,色牢度和耐摩擦力都很差,给去渍造成很大的难度;含氨纶织物上的污渍去除比较困难,等等。
2.织物的结构对去渍的影响
在实践中,织物的结构比较松散,污渍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去除,对于结构紧密的织物,去除污渍的难度就会加大。
3.后整理对去渍的影响
目前,很多织物都做过不同用途的后整理,以达到某种使用效果或需求,如防污整理、防水整理、防静电整理、阻燃整理、防皱整理等。有些整理剂溶于水,有些整理剂溶于溶剂,这给去渍增加了难度,一不小心在去除污渍的同时也可能给整理剂造成破坏,丧失了使用功能或穿着的美观。
4.染料的性质对去渍的影响
不同染料固色牢度也相差很大,如直接染料和酸性染料的固色牢度、耐氯漂牢度、耐日晒牢度就很差,活性染料、还原染料、冰染料等固色牢度相对较高,硫化染料耐摩擦牢度很差,涂料印染不仅耐摩擦牢度差,溶剂对其还有破坏作用。
5.污渍的时间对去渍的影响
衣物在穿着过程中,如果污渍不能够及时处理,在阳光照射下或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都会增加去渍难度,甚至无法去除。
去渍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介质、温度、机械力、时间等因素都要考虑进去,溶解、乳化、氧化、还原等方法都要熟练应用。并且在洗涤实践中还要勤于摸索、勇于创新、不断积累、举一反三,逐步完善和提高技术水准,这才有可能达到最佳、比较安全的去渍效果。